欢迎光临
狗哥一直在努力

《The Score/电影配乐传奇》观后感想和读后心得—让梦想成为起床闹钟、做出感动自己的配乐

狗哥阅读(2376)

此篇文章是我的感想,以及电影背后不为人知的配乐故事。的图片 第1张  建议先看上篇,节录书本的重点观念:
独家!《The Score/电影配乐传奇》观后感想和读后心得(上)—配乐家是导演的心理医生、观众的情绪操控师
Part 2:个人感想分成七点—「热爱工作」、「感动自己」、「不断进步」、「每日奋战」、「工作使命」、「苦熬出头」和「专业为王」。
【热爱工作】Hans Zimmer:I love, I love, I love what I do. I love what I do even when I sit there driven by paranoia, fear, and neurosis, and pulling my hair out. I still wouldn’t trade it for anything else.汉斯·季默:我非常、非常、非常喜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即使过程之中要为恐惧、忧郁症或偏执主义所苦,还有拉扯自己的头发,我依然不会拿这份工作交换任何东西。的图片 第2张  Hans Zimmer 说自己没有周末,他有一次跟工作团队宣布圣诞节前夕到一月六日都放假,没想到圣诞节当天所有人还是跑来工作,他体会到每位成员都对配乐怀抱着热情,于是牺牲假期加入大家。Trevor Rabin 投入某部电影的配乐工作之后,对自己而言就无分平日或假日,每一天都是工作日,有该作的部分必须完成。Howard Shore 替魔戒三部曲配乐时,每日工时为十到十一小时,前后长达四年,他还是觉得有好多点子,或许要工作人员强行把他带走,才能阻止他继续做下去。Trent Reznor 说他等不及隔天要继续工作,不光是帮电影配乐,而是做出能让自己兴奋的音乐,只是正好能用在电影上。Atticus Ross 则补充乐趣来自于艺术层面的满足感,自认为不可能再做出更好的作品了。Harry Gregson-Williams 说自己是个快乐的人,很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,每天起床的第一个念头就是:「我要怎么让这个项目离完成更进一步?今天要针对哪个部分谱写旋律?」完全没有在工作的感觉。Patrick Doyle 说无论自己变得多老,仍然不会失去对音乐的热爱,不管是聆听或谱曲。Mark Mothersbaugh 说假如他会活到一百五十岁,可能会对这份工作感到厌烦,但是以人类的平均寿命来说,他总是能够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对很多方法或乐器感到好奇。我看完电影和读完书本,深深感受到这些配乐家或大师对本身职业的热爱,完全不把作曲当成工作,纯粹想做出超越过去和感动自己的配乐。如果有更多的人,无论身在哪个行业,都靠自己的兴趣和天赋赚钱,相信这一定是个更美好、更有创造力的世界!我知道自己跟配乐家一样也不一样,一样的是找到自己喜爱的事情—写作;不一样的是没办法当成谋生工具,可是并没有放弃继续写。在写这两篇感想的时候,早上六点多到办公室,听着配乐,闭上双眼,双手合十,感觉有股暖流在心中,体会音乐的律动,思考文字的组合,我觉得自己很幸福,虽然周一到五每天只有两小时,九点开始就变成没有灵魂的机器人,至少我还有一百二十分钟为梦想而奋斗,非到上厕所才离开位子,非到快上班才停止打字,一分一秒都很珍贵。另外,至少我会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,看过电影的人很多,读过书本的人一定有,却不见得花时间去写长篇文章,整理观念、节录佳句和分享感想。就跟以往的文章相同,我不光为自己而写,更为了配乐家或有志从事此业的人,只要他们有机会看到文章,能获得一点点收获,自己花的时间就很值得。
【感动自己】Tom Holkenborg: I don’t care what music it is, but if I make a track, it has to give me goosebumps myself. I don’t say that to be arrogant, but if it doesn’t hit me in the stomach as being a great piece of music, I cannot expect the audience – anybody out there – to have a feeling that it hits the stomach.汤姆·霍肯伯格:我不在乎是哪一种音乐,一旦开始谱曲录制,都要在身上起鸡皮疙瘩才行。我这样说不是自大,而是听到音乐没有像肚子被揍一拳的强烈感受,怎么能期望观众跟我一样感动?的图片 第3张  Trent Reznor 也说自己每一天从早到晚投入配乐,既然花了那么多时间,他一定要达到 fucking excellent 的标准,而不是「还可以」或「勉强过关」。我想这个道理运用在各行各业都相同,厨师的料理要自己觉得好吃,作家的文章要自己觉得满意,你必须先当最苛刻的评审,才能有信心端出食物给顾客吃,分享文章给读者看。毕竟真不真诚、用不用心、花了多少时间,这些大家都能感受的到。
【不断进步】Hans Zimmer: So rather than saying I had no education, I think what’s happening is I have an education every day. It’s just not in a formalized, structured way. 汉斯·季默:与其说我没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,不如改说我每天都在学习,只是并非正式和结构化的方式。Hans Zimmer 的音乐课仅仅上了不到两周,却足够学会怎么把脑中的旋律用钢琴弹出来。成为作曲家之后,他从来不以自己能指挥乐团为傲,反而会跟小提琴手或小号手请教:「不妨让我们坐下来,请你告诉我这个乐器的功用好吗?」Hans Zimmer: And the only way to do my best is we have to go and shake it up…Sometimes I succeed and sometimes I don’t, but I try my hardest. And that’s what keeps me going. The possibility of something new. I don’t always hit the mark, but I really do try.汉斯·季默:唯有透过不断改变才有机会达到卓越…有时候成功,有时候失败,但无论如何都要全力以赴,想办法做出跟以往不同的曲风,这就是刺激我精益求精的动力。就算最后没有尽善尽美,我也可以问心无愧。当被问到如何年复一年保持创新时,Hans Zimmer 说自己最讨厌一成不变,工作伙伴觉得哪个音效还不错时,他就全部打掉重练,原因是喜欢寻找答案和持续改变的过程。看到 Hans Zimmer 投入配乐超过三十五年,依然不曾停止学习和创新,让我联想到美国职篮 NBA 的季后赛,最后四强从三十队中脱颖而出,正在争夺唯一的冠军奖杯。而能够领军杀入季后赛,并屡次投进决杀球的明星球员,都有类似的特质,每个球季让自己更加进步,像进攻武器变成防守大锁、不擅跳投练出稳定投射、爱投外线练出禁区技巧…等,因为熟悉的对手也在变强,还有不熟悉的新秀正虎视眈眈。总而言之,还待在球场一天,赛季和休季期间都要上紧发条,不然残酷的现实会逼你退出联盟。
【每日奋战】John Debney: But you have to always try things, to the point of, if it doesn’t work, it doesn’t work. But you have to try.约翰·戴柏尼:你永远不能停止尝试,直到要求期限截止的那一天。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没关系,至少你试过了。的图片 第4张  写作跟配乐很像,没有灵感还是要每天坐在计算机前面,每一篇将近万字的感想都是这样开始的,重读书本,整理笔记,思考架构,每天写个几百字,两到三周才能完稿。万一太累赖床,或者摸鱼上网,当天的产出就会下降,所以不管写作是职业或兴趣,你都要有非常规律的日常作息,以及严格执行的每日进度,才有办法定期完成新文章。
【工作使命】Hans Zimmer: We’re the last people on earth who on a daily basis commission orchestral music. And the responsibility basically is, without us, and orchestra is a very expensive hobby, and without us orchestras might just disappear. And I think that might create a rift in human culture that’s much larger than a bunch of musicians out of work.汉斯·季默:我们是世界上仅存的、每天指挥管弦乐团的音乐人,没有我们,很难负担的起乐团庞大的花费,管弦乐更有可能消失。这将会造成人类文化的缺口,不光是一堆音乐家失业而已。的图片 第5张  Hans Zimmer 认为配乐家的职责除了帮电影谱写音乐,还能替管弦乐的保存尽一份心力。另外,他经常提醒自己是为了谁而创作,在这个世界生存并不容易,观众们买的电影票都是辛苦赚来的钱,因此非把本身的工作做到最好不可。Trent Reznor 觉得在今天这个快速、容易分心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配乐可以在几小时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,并且替音乐找到成功的一个领域,他绝不能放弃做出贡献的机会。我想让自己觉得工作更有意义的方法之一,就是找出更高层的使命感,不仅是用时间和心力换取酬劳,而是能带给顾客或社会什么改变或价值。以手摇饮料店为例,店员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像机器人,可是客人喝到一杯饮料,看到一个微笑,就会忘记燥热的烦闷,心情瞬间好了起来。以芯片设计公司为例,研发工程师可能觉得面对屏幕写程序很枯燥,可是内存控制芯片被放入随身碟、固态硬盘或车子之中,就能协助保存美好回忆的照片或影片,或者提升驾驶的方便性或安全性。换句话说,你的身分不是「雇员」,而是「幸福创造者」!
【苦熬出头】Steve Jablonsky:So, it was hard. But thank God it was hard, because now you can throw anything at me, and I’ve seen it all pretty much. And I’m ready for it. 史蒂夫·贾布隆斯基:(要和一堆人共同合作如期完成配乐)一点也不简单,但我感谢上天这个工作很艰难,因为多年来我见识过大风大浪,现在你指派什么任务都没关系,我已经准备好了。Steve Jablonsky 刚到 Hans Zimmer 的「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」工作室时是实习生,帮忙跑腿拿东西,某天配乐家 Harry Gregson-Williams 同意他能自由使用专业设备,发现 Steve 有配乐的才华,从此以后他白天协助 Harry,晚上谱写配乐,很少离开工作室,不知道经过几年,几乎无时无刻待在里面,被迫跳脱舒适圈,每天都在成长。而带 Steve 入门的配乐家 Harry Gregson-Williams 也有类似经历,最早是帮另一位配乐家打杂,因缘际会替 Hans Zimmer 的《Crimson Tide/赤色风暴》担任人声合唱,之后放弃在伦敦的一切,到洛杉矶当 Hans 的配乐助理,学习多年才完成自己的作品。我想刚换工作或到新公司,就像去新门派拜师学艺,不要计较被分配到什么工作,或者叫自己去领东西,这些都是认识别人和了解流程的好机会。最重要的是知道本身的目标是什么,观察别人把事情做好的方式,像 Steve 和 Harry 还在当助理时,就在学怎么谱写配乐,如何跟制片和导演沟通,他们没有让日复一日的杂务干扰最终的目标,并且勤奋练习,才有出师的一天。
【专业为王】不少配乐家提醒要跟导演打好关系,但我觉得认真做事和专业程度才是关键,就算你刚好住在导演家附近,讨论事情比较方便,或者跟他们同样爱吃某种食物,假如作品不够感人,其他社交方面做的再好也不及格。
Part 3:配乐故事分享几个书本中我觉得很有意思或印象深刻的配乐故事:【The Titanic/铁达尼号】导演 James Cameron 有一天收到配乐家 James Horner 寄来的光盘,上面只写了 Sketch,以为是电影中杰克帮萝丝素描场景的专属配乐,试播影片几次发现真的和两人深情互望的镜头完美搭配,高兴地通知 Horner。结果 Horner 说那是随便弹奏的配乐,要用在任何片段都可以,等赶到现场看完影片,才同意效果还不错,他会去找乐团演奏。不过 Cameron 想要钢琴独奏,Horner 说那就找最厉害的钢琴家,但 Cameron 坚持要他本人弹奏,最后才勉为其难地答应。Cameron 说这应该是 Horner 唯一亲自演奏的配乐作品,因为他个性非常谦虚,老是觉得能找到比自己更好的钢琴家。这一段影片是电影的彩蛋,很可惜我在字幕出现就急着去赶火车而错过。书本中 James Cameron 对于 Horner 的逝世非常惋惜,还跟访问者道歉自己总是用现在式而非过去式谈论 Horner,他的音乐永远活在自己心中。
的图片 第6张
【Gladiator/神鬼战士】当导演 Ridley Scott 打电话给 Hans Zimmer ,询问他是否愿意帮电影《神鬼战士》配乐时,他当下的反应是:「一部男人们穿裙子的电影?」Ridley 回答说并非传统的竞技场斗士电影,然后两人继续谈了一小时。等对话刚结束,Hans 的老婆问他们在聊什么,一听到片名就说:「唉!你们这些长不大的男孩…」Hans 马上意识到这部电影免不了给人刻板印象,但他知道 Ridley 是导演更是诗人,希望带给观众更多感动的元素。后来 Hans 和 Ridney 在剪接室观赏电影片段,两人决定要加入女声吟唱,隔天看到主角麦柯希穆用手摸着麦田的画面,特写镜头持续约一分钟,而能够让此情此景合理化的理由,就是仰赖女歌手的歌声,因此他们选用 Lisa Gerrard 演唱的歌曲《Now We are Free》,让阳刚的电影更富诗意。
的图片 第7张
【War Z/末日之战】Marco Beltrami 提到这部电影有很多活尸张大嘴巴咬人的特写镜头,要是能用牙齿当成配乐的工具一定很酷。正好 Tommy Lee Jones 跟他建议不妨到德州南部看看,那边有一种动物叫 Javelina ,是用牙齿和下颚跟同伴沟通,最后他找到真的头盖骨,把麦克风放在牙齿上,制作出很独特的声音。
的图片 第8张
【Casino Royale/皇家夜总会】David Arnold 曾帮多部 007 情报员系列电影配乐,他提到《Casino Royale/皇家夜总会》跟其他几部不同,主题配乐刻意拖到影片后半段播放是有原因的,毕竟大家对那段旋律耳熟能详,听到的时候就知道庞德即将登场。不过这一部是换角演出的首部曲,要等到 Daniel Craig 跟观众证明他有能耐胜任 007 情报员时,主题配乐才会出现。相较之下,《Die Another Day/谁与争锋》是第二十部系列电影,有庆祝周年纪念的感觉,所以主题配乐在影片中不断重复。
的图片 第9张
【Batman Begins/蝙蝠侠:开战时刻】Hans Zimmer 在帮诺兰执导的这部蝙蝠侠电影配乐时,面临所有重开机影片的难题,每一位观众都知道这就是蝙蝠侠的电影,更期待超级英雄早日现身,偏偏要先撑过交代身世和过去的片段。后来他从电影开头就放入具有代表性的配乐,例如蝙蝠拍打翅膀的声音,随着剧情发展,相同配乐持续出现,直到布鲁斯·韦恩总算化身为蝙蝠侠,观众再次听到配乐,就会领悟到「啊!诺兰有遵守承诺,Hans Zimmer 有言出必行,真的给了我们一部蝙蝠侠的电影!」
的图片 第10张
【Mad Max/疯狂麦斯:愤怒道】Tom Holkenborg 前后花了七个月制作配乐,包括用不同的鼓、吉他和其他乐器,尝试做出最好的混音。
的图片 第11张  【Interstellar/星际效应】Hans Zimmer 花了整整两年进行不同实验,找出最能代表太空情境的音效。
的图片 第12张  【The Score/电影配乐传奇】我从十八岁起收藏超过一百五十张电影配乐 CD,二十几年来在这些音乐的陪伴之下,度过许多人生的难忘时刻,无论是锻炼身体、升学考试或出国深造,热血的旋律能让身体或心理进入备战状态,或者在失败丧志时拉自己一把,因此我一向认为配乐能够独立在影像之外存在。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,才发现对于配乐的了解少之又少,原来作曲的过程一点都不简单,不是随心所欲创作就好,还要搭配几分几秒的画面情境。录音地点和使用设备也千奇百怪,只要符合剧情就无所谓。除此之外:- 黑白电影的时代,为了掩盖播放器的噪音,戏院会放置管风琴,由专人按照乐谱或即兴帮电影配乐。- 人的眼球在九十分钟的电影内,大概会转动 21000次,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停在相同的地方,而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,才能让眼球停在正确位置。例如动画《Up/天外奇迹》,很多东西都是往上漂浮或移动的,最好搭配音调上升的配乐。- 不同的录音室会影响音乐走向,例如伦敦录制的配乐比较优雅,洛杉矶录制的配乐比较强烈。等 DVD 发行之后,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纪录片,书本也值得一看,93 分钟的片长实在太短,幸好二十三位配乐家和两位导演的 352 页访谈内容读起来很过瘾。的图片 第13张  P.S.1.首次在国宾长春影城看电影就献给了这部经典之作!2.纪录片中最有趣的是 Brian Tyler 访谈片段,他会刻意到戏院,买票入场后站在屏幕旁边,偷看观众的反应,甚至散场之后去厕所,如果听到有人在哼电影的主旋律,就是对自己作品的最大肯定。另外,我记得有一段大家也笑得很大声,某位作曲家开车看到大型广告牌,宣布电影的上映日期,马上想到自己完蛋了,配乐都还没完成呢!3. DVD 除了跟电影内容相同的纪录片之外,还有贩卖两张访谈 DVD,第一张片长超过六小时,对象包括 Hans Zimmer 和 James Cameron 等人,第二张超过三小时,对象包括 Quincy Jones, Randy Newman, Alexandre Desplat, Dario Marianelli, Joseph Trapanese 和 David Arnold 等配乐家。的图片 第14张  4.电影导演 Matt Schrader 也是南加州大学毕业的!从他对访问者的问题来看,事前下了不少功夫,并非每个人都询问相同问题,而是针对过往作品、达成成就或说过的话去问。5.阅读到哪个配乐家的访问章节,就聆听他或她的配乐作品,文字加音乐的双重享受!的图片 第15张  6.写作的过程很类似导演或剪辑,读完书本把观念按照重点整理在 A4 纸上,再用自己想要的架构呈现在文章里。
7.最近观赏完《The Greatest Showman/大娱乐家》的 DVD,特别收录有配乐的制作过程,里面说的很好,整部电影的音乐都是挂在晒衣绳上的衣服,但只要拿走绳子,衣服就会掉满地,所以歌曲和配乐一定要和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,并且说同一种语言,才能捕捉到那些关键时刻,让电影更动人。此外,有许多凸显歌曲和配乐的方法,例如片头是欢乐激昂的歌曲,之后的片段就播放相同旋律的配乐,但改用低调或改变演奏法,让场景更充满情感。

【延伸阅读】这篇文章的最后有列出锻炼腹肌时听的电影配乐:
世界民俗风尾牙准备心得(上)—每晚400下腹肌运动,化身斯巴达300壮士(训练篇)
更多独家的传记类电影感想,这些书都没有中文版:
「独家」传记电影系列感想

的图片 第16张